|
当前位置:含有“牛”的本草词语列表 |
|
|
·牛舌头 [ 释义:牛舌头(《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异名】苣荬菜(《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荬(《广州植物志》),山苦荬(《广西中草药》),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匍茎苦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匍茎苦菜多年生草本,有乳汁,具匍匐茎…… ] |
·牛肾 [ 释义:牛肾(《别录》)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肾脏,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功用主治】①《别录》:"补肾气,益精。"②《千金?食治》:"去湿痹。"
【选方】治五劳七伤,阴萎气乏:牛肾一枚(去筋膜,细切),阳起石四两(布裹),粳米二合。山水五…… ] |
·牛屎树 [ 释义:牛屎树(《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桤木皮(《天宝本草》),罗拐木、菜壳蒜(《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桦木料植物桤木的嫩叶及树皮。
【植物形态】桤木落叶乔木,高至40米。树皮平滑,灰色;小枝幼时具短柔毛,最后无毛,有皮孔。叶倒卵状长椭…… ] |
·牛蹄甲 [ 释义:牛蹄甲(《纲目》)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甲,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功用主治】《纲目》:"烧灰服,治牛痫;和油涂臁疮;研末贴脐,止小儿夜啼。"
【选方】①治臁胫烂疮:牛蹄甲烧灰,桐油和敷。(《海上方》)②治玉茎生疮:牛蹄甲烧灰,…… ] |
·牛西西 [ 释义:牛西西(江西《中草药学》)
【异名】土大黄、牛耳大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巴天酸模的根。
【植物形态】巴天酸模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粗壮,黄褐色。茎直立租壮,笆一或分枝,基生叶具长柄,长椭圆形,基部圆形或微心形,长…… ] |
·牛膝茎叶 [ 释义:牛膝茎叶(《本草图经》)
【来源】苋科植物牛膝的茎叶,植物形态详"牛膝"条。
【采集】7~8月采。
【功用主治】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久疟,淋病。《纲目》:"治寒湿痿痹,老疟,淋闭,诸疮。功同根,春夏宜用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 ] |
·牛靥 [ 释义:牛靥(《纲目》)
【异名】牛食系(《圣惠方》)。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甲状腺体。动物形态详"牛内"条。
【功用主治】《纲目》:"治喉痹,气瘿。"
【选方】治瘿气令内消:黄牛食系三具(干者)。纳于瓷瓶子中,以瓦子盖头,盐泥固济,候干…… ] |
·天牛 [ 释义:天牛(《本草拾遗》)
【异名】刑、啮桑(《尔雅》),啮发(《尔雅》郭璞注),天水牛(《奇效良方》),八角儿(《纲目》)。
【来源】为天牛科昆虫星天牛、桑天牛或其他近缘昆虫的全虫。
【动物形态】①星天牛体形狭长,雌虫较阔,黑色,有时略带金属光…… ] |
·牛蒡根 [ 释义:牛蒡根(《药性论》)
【异名】恶实根(《别录》),鼠粘根(《延年方》),牛菜(《本草衍义》)。
【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根,植物形态详"牛蒡子"条。
【采集】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净晒干。
【药材】根呈纺锤状,肉质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皱…… ] |
·牛马藤 [ 释义:牛马藤(《草木便方》)
【异名】过山龙(《草木便方》),油麻血藤(《中草药资料》)。
【来源】为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根及茎叶。
【植物形态】常绿油麻藤,又名:常春油麻藤、常绿黎豆、棉麻藤。常绿攀援灌木,通常长5~10米,少有20米者。茎棕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