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牛”的本草词语列表 |
|
|
·牛蒡茎叶 [ 释义:牛蒡茎叶(《药性论》)
【异名】大夫叶(《中药志》)。
【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叶片,植物形态详"牛蒡子"条。
【成分与药理】叶含抗菌物质最多,主要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制浓度为每毫升400微克,叶之浆汁亦有一定作用。抗菌成分在开花期含率最…… ] |
·牛鼻 [ 释义:牛鼻(《食疗本草》)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鼻,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功用主治】①《食疗本草》:"治妇人无乳汁,作羹,空心食之。"②《本草拾遗》:"和石燕煮汁服,主消渴。"…… ] |
·牛齿 [ 释义:牛齿(《别录》)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牙齿,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功用主治】《别录》:"主小儿牛痫。"
【选方】①治发背疮肿痛:水牛牙齿(煅赤)、太阴玄精石各一分,乳香一钱(研)。上三味,捣研为末。每用绯绢量疮大小剪,以津唾调药…… ] |
·牛口涎 [ 释义:牛口涎(《本草拾遗》)
【异名】牛涎(《千金方》)。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唾涎。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功用主治】治噎膈,反胃呕吐。①《本草拾遗》:"主反胃。"②《纲目》:"吮小儿,治客忤。灌一合,治小儿霍乱。入盐少许,顿服一盏…… ] |
·牛毛七 [ 释义:牛毛七(《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曲尾藓科植物山毛藓的全草。
【植物形态】山毛藓密集成丛,暗绿带黄棕色,高4~10厘米。茎直立,纤细,又状分枝,多目次年生殖苞下茁生新枝,形成分层的垫状;密披红棕色暇根。叶密生,干时卷缩,湿时倾立,狭长披针…… ] |
·牛毛毡 [ 释义:山牛毛毡(《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毡(《贵州民间药物》),褐穗飘拂草(《广州植物志》),片角草(《中国植物志》)。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暗褐飘拂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暗褐飘拂草多年生草本,秆丛生,高20~40厘米。…… ] |
·牛奶浆 [ 释义:牛奶浆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毛天仙果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根。植物形态详"牛奶浆"条。
【采集】随时可采。挖取后,洗净晒干。
【性味】甘辛,温。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温。"②《闽东本草…… ] |
·牛奶浆根 [ 释义:牛奶浆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毛天仙果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根。植物形态详"牛奶浆"条。
【采集】随时可采。挖取后,洗净晒干。
【性味】甘辛,温。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温。"②《闽东本草…… ] |
·牛奶树 [ 释义:牛奶树子(《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桑种植物对叶榕的果实。植物形态详"牛奶树"条。
【采集】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岭南采药录》:"味酸,性寒。"
【功用主治】《岭南采药录》:"治腋疮,捣其子及叶敷之。"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 ] |
·牛奶树子 [ 释义:牛奶树子(《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桑种植物对叶榕的果实。植物形态详"牛奶树"条。
【采集】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岭南采药录》:"味酸,性寒。"
【功用主治】《岭南采药录》:"治腋疮,捣其子及叶敷之。"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