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牛”的本草词语列表 |
|
|
·地牯牛 [ 释义:地牯牛(《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异名】砂?子、倒行狗子、睡虫(《本草拾遗》),沙谷牛(《生草药性备要》),沙牛(《本草求原》),蚁狮(《动物学大辞典》),砂牛虫(《陆川本草》),金沙牛(《生草药手册》),地拱(《四川中药志》)。
【来源】…… ] |
·天牛 [ 释义:天牛(《本草拾遗》)
【异名】刑、啮桑(《尔雅》),啮发(《尔雅》郭璞注),天水牛(《奇效良方》),八角儿(《纲目》)。
【来源】为天牛科昆虫星天牛、桑天牛或其他近缘昆虫的全虫。
【动物形态】①星天牛体形狭长,雌虫较阔,黑色,有时略带金属光…… ] |
·牛蒡根 [ 释义:牛蒡根(《药性论》)
【异名】恶实根(《别录》),鼠粘根(《延年方》),牛菜(《本草衍义》)。
【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根,植物形态详"牛蒡子"条。
【采集】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净晒干。
【药材】根呈纺锤状,肉质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皱…… ] |
·牛肚 [ 释义:牛肚(《食疗本草》)
【异名】牛百叶(《本草拾遗》),牛捻(《纲目》)。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胃。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性味】①《日用本草》:"味甘,平。"②《纲目》:"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补虚,益脾胃。治病后虚羸,…… ] |
·牛奶柴 [ 释义:牛奶柴(《闽东本草》)
【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茎、叶。植物形态详"牛奶浆"条。
【采集】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甘淡,温,无毒。
【归经】入肺、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治风湿关节痛…… ] |
·牛奶子 [ 释义:牛奶子(《江苏药材志》)
【异名】阳春子(《植物名实图考》),甜枣、麦粒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半春子、岩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牛奶子的根、叶、果实。
【植物形态】牛奶子落叶灌木…… ] |
·牛髓 [ 释义:牛髓(《本经》)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髓。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性味】《别录》:"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润肺,补肾、填髓。治虚痨羸瘦,精血亏损,泄利,消渴,跌扑损伤,手足皴裂…… ] |
·牛尾泡 [ 释义:牛尾泡(《四川常用中草药》)
【异名】山泡刺藤、黄泡叶(《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黄泡子的叶和根。
【植物形态】黄泡子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高1~1.5米.茎细长,具有柄腺毛,或脱落,散生小钩状皮刺。叶互生;近革质;卵状披针…… ] |
·蜗牛壳 [ 释义:蜗牛壳(《本草图经》)
【来源】为蜗牛科动物蜗牛的外壳,动物形态详"蜗牛"条。
【功用主治】①《本草图经》:"主一切疳。"②《纲目》:"治牙匿,面上赤疮,鼻上酒齄,久利下脱肛。"
【用法与用量】内服: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小儿…… ] |
·伏牛花 [ 释义:伏牛花(《开宝本草》)
【异名】隔虎刺花(《开宝本草》)。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花。植物形态详"虎刺"条。
【性味】《开宝本草》:"苦甘,无毒。"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止痛。治风湿痹痛,头痛,四肢拘挛。①《开宝本草》:"疗久风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