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的本草词语列表 |
|
|
| ·假连翘 [ 释义:假连翘叶(《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假连翘的叶片,详"假连翘"条。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叶含叶绿素以及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
【性味】甘微辛,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活瘀消肿。
【选方】①治痈肿初起:…… ] |
| ·假酸浆子 [ 释义:假酸浆子(《贵州草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假酸浆的种子或果实。植物形态详"假酸浆"条。
【采集】秋季采收。
【化学成分】种子含油18.6%,其中饱和住房酸11.1%、亚油酸20.8%、油酸64.4%和不皂化物质(豆甾醇、谷甾醇)0.83%…… ] |
| ·楸 [ 释义:天山花楸(《新疆中草药手册》)
【异名】花楸(《新疆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天山花楸的嫩枝、皮及果实。
【植物形态】天山花楸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冬芽外生白色柔毛,幼枝无毛。单数羽状复叶,簇生于短枝端,小叶通常11~1…… ] |
| ·碱蓬 [ 释义:碱蓬(《救荒本草》)
【异名】盐蓬(《救荒本草》)。
【来源】为藜科植物灰绿碱蓬的全草。
【植物形态】灰绿碱蓬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有条纹,上部多分枝;枝细长,斜伸或开展。叶无柄,线形,长1.5~5厘米,宽1.5毫米,先端…… ] |
| ·鹅掌楸根 [ 释义:鹅掌楸根(《贵州草药》)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楸的根,植物形态详"凹朴皮"条。
【采集】秋季采收。
【性味】性温,味辛。
【功用主治】驱风除湿,强筋壮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泡酒服。
【选方】①治痿症(肌肉萎绪)…… ] |
| ·小百部 [ 释义:小百部(《广西中药志》)
【异名】门冬薯(《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的块根。
【植物形态】石刁柏,又名:芦笋、山文竹、细叶百部、索罗罗。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肉质,粗壮。茎直立,光滑无刺,分枝,绿色而稍带粉白;嫩茎…… ] |
| ·榧实 [ 释义:释名
赤果、玉榧、玉山果。
气味
甘、平、涩、无毒。
主治
杀体内寄生虫。用榧子一百枚,去皮,炒熟吃。胃弱的人,用量减半。
令发不落。用榧子三个、胡桃二个、侧柏叶一两,捣烂浸雪水中,梳头发。
突然吐血。先吃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开水…… ] |
| ·榛子 [ 释义:榛子(《日华子本草》)
【异名】棰子(《本草求原》),平榛(《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山反栗(《中国树木分类学》)。
【来源】为桦木科植物榛的种仁。
【植物形态】榛(《诗经》)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叶互生;阔卵形至宽倒卵形,长5~13…… ] |
| ·鲛鱼皮 [ 释义:鲛鱼皮(《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皮。动物形态详"鲛鱼"条。
【性味】①《别录》:"甘咸,无毒。"②《品汇精要》:"味甘咸,性平,无毒。"
【功用主治】①《本草拾遗》:"主食鱼中毒,烧末服之。"②《纲目》:…… ] |
| ·刺楸树皮 [ 释义:刺楸树皮(《四川中药志》)
【异名】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
【植物形态】刺楸(《救荒本草》),又名:鼓钉刺、刺枫树、刺桐、云楸、棘楸、丁木树、鸟不宿、上山虎、丁皮树、丁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