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的本草词语列表 |
|
|
·榛蘑 [ 释义:榛蘑(《吉林中草药》)
【异名】该按姆波甚(朝名)。
【来源】为白蘑科植物蜜环菌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蜜环菌子实体中等大,肉质,丛生或单生。菌伞初为半球形,以后平展,伞面呈浅土黄色,覆有暗色细鳞;菌髓白色;柄呈圆柱形,基部稍膨大,表面稍白…… ] |
·鹅掌楸根 [ 释义:鹅掌楸根(《贵州草药》)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楸的根,植物形态详"凹朴皮"条。
【采集】秋季采收。
【性味】性温,味辛。
【功用主治】驱风除湿,强筋壮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泡酒服。
【选方】①治痿症(肌肉萎绪)…… ] |
·鲛鱼皮 [ 释义:鲛鱼皮(《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皮。动物形态详"鲛鱼"条。
【性味】①《别录》:"甘咸,无毒。"②《品汇精要》:"味甘咸,性平,无毒。"
【功用主治】①《本草拾遗》:"主食鱼中毒,烧末服之。"②《纲目》:…… ] |
·榧实 [ 释义:释名
赤果、玉榧、玉山果。
气味
甘、平、涩、无毒。
主治
杀体内寄生虫。用榧子一百枚,去皮,炒熟吃。胃弱的人,用量减半。
令发不落。用榧子三个、胡桃二个、侧柏叶一两,捣烂浸雪水中,梳头发。
突然吐血。先吃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开水…… ] |
·刺楸树皮 [ 释义:刺楸树皮(《四川中药志》)
【异名】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
【植物形态】刺楸(《救荒本草》),又名:鼓钉刺、刺枫树、刺桐、云楸、棘楸、丁木树、鸟不宿、上山虎、丁皮树、丁桐…… ] |
·绛梨木叶 [ 释义:绛梨木叶(《重庆草药》)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薄叶鼠李的叶。植物形态详"绛梨木子"条。
【功用主治】治食积饱胀。
【选方】治小儿食积疳积:绛梨木叶一两,鸡屎藤叶一两,刮金板叶-两。打粉。每次服一钱,兑开水或放入饭内服。…… ] |
·小百部 [ 释义:小百部(《广西中药志》)
【异名】门冬薯(《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的块根。
【植物形态】石刁柏,又名:芦笋、山文竹、细叶百部、索罗罗。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肉质,粗壮。茎直立,光滑无刺,分枝,绿色而稍带粉白;嫩茎…… ] |
·接骨丹2 [ 释义:接骨丹2(《红河中草药》)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赤火绳根的韧皮部。
【植物形态】赤火绳,又名:火绳树、火索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叶互生,阔卵形至圆形,长8~15厘米,宽6~12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主…… ] |
·榛子 [ 释义:榛子(《日华子本草》)
【异名】棰子(《本草求原》),平榛(《河北习见树木图说》),山反栗(《中国树木分类学》)。
【来源】为桦木科植物榛的种仁。
【植物形态】榛(《诗经》)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叶互生;阔卵形至宽倒卵形,长5~13…… ] |
·核桃楸皮 [ 释义:核桃楸皮(《中药志》)
【异名】楸树皮(《甘肃中药手册》),楸皮(《中药志》)。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枝皮或干皮。植物形态详"核桃楸果"条。
【采集】春、秋采收,剥取枝皮或干皮,晒干。
【药材】干燥的枝皮,常扭曲成绳状或呈单卷筒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