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的本草词语列表 |
|
|
·角蒿1 [ 释义:角蒿1(《唐本草》)
【异名】羊角草(《东北植物药图志》),羊角蒿(《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羊羝角棵(《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
【植物形态】角蒿一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茎直立,具纵沟纹及棱角。叶…… ] |
·小果千金榆 [ 释义:小果千金榆(《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异名】大叶马料,野梅树(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桦木科植物小果千金榆的根皮。
【植物形态】小果千金榆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有鳞片状浅裂;小枝赤褐色,有光泽,具黄色圆形的皮孔。叶互生…… ] |
·秋海棠茎叶 [ 释义:秋海棠茎叶(《陆川本草》)
【来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茎叶,植物形态详"秋海棠"条。
【性味】《陆川本草》:"味酸,微寒。"
【功用主治】清热,消肿。治咽痛,痈疡,跌打损伤。①《药性考》:"捣汁治咽喉痛。"②《陆川本草》:"生肌、消肿。…… ] |
·空心花 [ 释义:空心花(《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异名】嫩肉木、丁药、鲫鱼胆(《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鲫鱼胆的全株。
【植物形态】鲫鱼胆灌木,高1~3米。茎直立,多分枝;小枝、叶或脉上和花序均被柔毛。叶互生,薄纸质,阔椭圆状卵形…… ] |
·荛花 [ 释义:荛花(《本经》)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荛花的花朵。
【植物形态】荛花落叶灌木,高30~90厘米,枝细长。小枝有丝状细毛。叶互生或对生,矩圆状披针形,长2.5~7.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近无毛或疏…… ] |
·花楸 [ 释义:天山花楸(《新疆中草药手册》)
【异名】花楸(《新疆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天山花楸的嫩枝、皮及果实。
【植物形态】天山花楸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冬芽外生白色柔毛,幼枝无毛。单数羽状复叶,簇生于短枝端,小叶通常11~1…… ] |
·尖尾风根 [ 释义:尖尾风根(《本草求原》)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尖尾风的根,详"尖尾风"条。
【性味】辛苦,温。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温。"②《本草求原》:"辛苦,温。"
【功用主治】祛风活血。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风湿,敷…… ] |
·姜露 [ 释义:姜露(《纲目拾遗》)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的蒸馏液。植物形态参见"生姜"条。
【功用主治】辟寒,解中霜雾毒,驱瘴,消食化痰。
【用法与用量】内服:炖温,3~5钱。…… ] |
·假酸浆花 [ 释义:假酸浆花(《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假酸浆的花,植物形态详"假酸浆"条。
【采集】夏季采收。
【功用主治】祛风,消炎。治鼻渊。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 ] |
·南瓜蒂 [ 释义:南瓜蒂(《纲目拾遗》)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瓜蒂。植物形态详"南瓜"条。
【采集】秋季采老熟的南瓜,切取瓜蒂,晒干。
【药材】干燥瓜蒂呈5~6角形的盘状,直径2.5~5.6厘米,上附残存的柱状果柄。外表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稀疏刺状短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