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的本草词语列表 |
|
|
·小败火草 [ 释义:小败火草(《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贡布区敦木(藏名)。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爪哇婆婆纳的全草。
【植物形态】爪哇婆婆纳一年生草本,全株被毛。茎多条从根处开展,上升,粗短或细长,有铺散而重复的分枝,叶对生,卵形,先端钝,基部圆形、近心形…… ] |
·核桃楸果 [ 释义:核桃楸果(《河北药植志》)
【异名】胡桃楸、马核果(《中国树木分类学》),楸马核果(《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未成熟果实或果皮。
【植物形态】核桃楸,又名:山核桃。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暗灰色;小枝粗壮,具柔腺毛…… ] |
·鲛鱼翅 [ 释义:鲛鱼翅(《纲目》)
【异名】鲛鲨翅(《医林纂要》),沙鱼翅(《纲目拾遗》),金丝菜(《本草求原》)。
【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鳍。动物形态详"鲛鱼"条。
【性味】①《医林纂要》:"甘咸,滑。"②《食物宜忌》:"味甘,性平。…… ] |
·小凤尾草 [ 释义:小凤尾草(《陕西中草药》)
【异名】地柏枝、小叶鸡尾草、大肥草、-柱香。
【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北京铁角蕨的全株。
【植物形态】北京铁角蕨多年生草本,高8~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顶部密生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淡绿色,向上到叶轴下部疏生…… ] |
·射罔 [ 释义:射罔(《本经》)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草乌头汁制成的膏剂。植物形态详"草乌头"条。
【性味】苦,热,有毒。①《药对》:"温。"②《本草经集注》:"大热。?③《别录》:"味苦,有大毒。"
【功用主治】治瘰疬结核,瘘疮毒肿,头风,风痹,腹中百结…… ] |
·僵蚕 [ 释义:
【中药名称】…… ] |
·秋海棠 [ 释义:秋海棠茎叶(《陆川本草》)
【来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茎叶,植物形态详"秋海棠"条。
【性味】《陆川本草》:"味酸,微寒。"
【功用主治】清热,消肿。治咽痛,痈疡,跌打损伤。①《药性考》:"捣汁治咽喉痛。"②《陆川本草》:"生肌、消肿。…… ] |
·见血飞 [ 释义:见血飞(《贵州草药》)
【异名】散血飞、黄椒(《贵州草药》),刺三加,红三百棒(《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态】刺异叶花椒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枝粗糙,只稀疏皮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 ] |
·建兰叶 [ 释义:建兰叶(《纲目拾遗》)
【来源】为兰科植物建兰的叶片,植物形态详"建兰花"条。
【采集】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泉州本草》:"味辛,平,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理气,利湿。…… ] |
·茳芒 [ 释义:茳芒(《别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茳芒决明的种子。
【植物形态】茳芒决明(《纲目》),又名:槐叶决明。灌木或亚灌木,高1~2米,分枝多,通常被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上有1个腺体;托叶卵状披针形,早落;小叶10~20枚,长椭圆形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