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词典logo
  词语: 茭白
  解释: 茭白(《本草图经》) 【异名】出隧、蘧蔬(《尔雅》),绿节(《西京杂记》),菰菜、茭首(孟诜),菰首(《本草拾遗》),菰笋、菰手、茭笋(《本草图经》),茭粑(《纲目》),茭瓜、茭耳菜(《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茎经茭白黑粉的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菌瘿。 【植物形态】菰(《别录》)又名:蒋草(《说文》),菰蒋草、茭草(陶弘景)。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90~180厘米,基部节上具不定根。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具横脉纹;叶舌膜质,略呈三角形,长达15毫米;叶片扁平,线状披针形,长30~100厘米,宽10~30毫米,下面光滑,上面粗糙。圆锥花序长30~60厘米,分枝多数簇生,上升或基部者开展;雄性小穗通常生于花序下部,具短柄,常呈紫色,长10~15毫米,外稃具5脉,顶端渐尖或具短芒,内稃具3脉,雄蕊6,花药长6~9毫米;雌性小穗多位于花序上部,长15~25毫米,外稃具5条粗糙的脉,芒长15~30毫米,内稃具3脉。颖果圆柱形,长约10毫米。花期秋季。生长于湖沼水内。分布我国南北各地。本植物的根茎及根(菰根)、果实(菰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①孟诜:"寒。"②《本草拾遗》:"味甘,无毒。"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用主治】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风疮。①孟诜:"利五脏邪气,酒皱面亦,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②《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 【宜忌】①孟诜:"滑中,不可多食。"性滑,发冷气,令人下焦寒,伤阳道;禁蜜食,发痼疾;服巴豆人不可食。"②《本草汇言》:"脾胃虚冷、作泻者勿食。"③《随息居饮食谱》:"精滑便泻者勿食。" 【选方】①催乳:茭白五钱至一两,通草三钱。猪脚煮食。(《湖南药物志》)②治小儿风疮久不瘥:烧菰蒋节,末以敷上。(《子母秘录》)
  浏览: 385


本草知识推荐
·木棉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名言名句12条:医者,仁术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简介
·南瓜瓤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本草纲目大辞典内容说明
·木天蓼的功效与作用,木天蓼的副作用
·李时珍不畏行医难
·《本草纲目》的取材与撰写
·《本草纲目》版本颇多 主要有四大版本
·医药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 友情链接
古汉字字典 太原房屋安全检测 虚拟手机号码 山西专利申请 绿色管理体系认证 墨家SEO研究院 宠物托运 郴州男科医院 挂机方案计划研究中心 手机软件大全 法律咨询 试管婴儿 中专技校招生 周公解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