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词典logo
  词语: 黄蜀葵根
  解释: 黄蜀葵根(《纲目》)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根,植物形态详"黄蜀葵花"条。 【采集】秋季采挖。 【化学成分】含粘液质约16%,系由阿拉伯聚糖12.30%、半乳聚糖13.19%、鼠李聚糖8.08%、淀粉16.03%、蛋白质6.38%、草酸钙17.61%等所组成。 【性味】甘苦,寒。①《纲目》:"甘,寒,滑,无毒。"②《岭南采药录》:"苦,寒。"③《云南中草药》:"苦辛,微寒。" 【功用主治】利水,散瘀,消肿,解毒。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腮腺炎,痈肿。①《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行滞,化痞块,治牙痛。"③《中国药植图鉴》:"镇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淋疾:黄蜀葵根五钱至一两五钱,水煎服。②消疮排脓:黄蜀葵根,捣烂敷。③治疳疔,痔疮:黄蜀葵根,煎水洗。(①方以下出《岭南采药录》)④治肺热咳嗽:黄蜀葵根七钱。水煎,酌加冰糖化服。(江西《草药手册》)⑤通乳:黄蜀葵根一两。煮黄豆或猪腿服,(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黄蜀葵根5钱(干品),藤黄3钱,分别研成细末,投入95%酒精500毫升内,用时取上清液涂于患部肿胀处,每日2~3次。治疗263例,其中1~2天痊愈者占75%,3~4天痊愈者占25%。以发病初起即涂药者,疗效最佳。药液有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切忌入口。②治疗中耳炎取黄蜀葵(干品,根,茎、果壳均可)3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过滤。用于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连滴2周;滴药前需先清洁外耳道分泌物。治疗鼓膜穿孔有分泌物的中耳炎60例,痊愈25例,好转12例,无效9例。配合全身治疗则效果更好。
  浏览: 81


本草知识推荐
·木天蓼的功效与作用,木天蓼的副作用
·名言名句12条:医者,仁术也。
·《本草纲目》的取材与撰写
·《本草纲目》版本颇多 主要有四大版本
·“本草”一词,首见于汉成帝建始二年
·本草纲目大辞典内容说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简介
·木棉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李时珍不畏行医难
·南瓜瓤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 友情链接
古汉字字典 太原房屋安全检测 虚拟手机号码 山西专利申请 绿色管理体系认证 墨家SEO研究院 宠物托运 郴州男科医院 挂机方案计划研究中心 手机软件大全 试管婴儿 中专技校招生 周公解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