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词典logo
  词语: 榉树皮
  解释: 榉树皮(《别录》) 【来源】为榆科植物大叶榉树或其同属植物的树皮。 【植物形态】大叶?树,又名:榉榆、血榉。乔木,高达25米。1年生枝密被柔毛。叶椭圆状卵形或窄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波状锯齿,钝尖,上面粗糙,下面密生淡灰色柔毛;近无柄或具短柄。花杂性同株,雄花簇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及苞腋,雌花单生或数朵簇生新枝上部的叶腋;无花瓣;萼钟形,4~5裂;雄蕊与萼片同数而对生;雌花仅有1枚雌蕊,子房上位,花柱分又。坚果上部斜歪,直径2.5~4毫米。花期3~4月。果期10~11月。分布江苏、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本植物的叶(榉树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榉树皮),斧剥下,去上粗皮,细锉,蒸,从巳至未出,焙干用。" 【性味】①《别录》:"大寒。"②《日华子本草》:"味苦,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利水。治时行头痛,热毒下痢,水肿。①《别录》:"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②陶弘景:"夏日作饮,去热。"③《唐本草》:"煮汁,疗水及断下利。"④《日华子本草》:"下水气,止热痢,安胎,主妊娠腹痛。""山榉树皮,治热毒风,?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小儿渴痢:榉皮十二分,栝楼、茯苓各八分,人参六分,粟米二合。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温服,量大小与服之。(《古今录验方》榉皮次子)②治小儿痢血:犀角十二分(屑),榉皮二十分(炙,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古今录验方》犀角榉皮煎)③治痛身水肿:榉树皮煮汁日饮。(《圣惠方》)④治(目)飞血赤脉:榉皮(去粗皮,切)二两,古钱七文。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热洗,冷则再暖(《圣济总录》榉皮洗眼方)
  浏览: 281


本草知识推荐
·木棉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李时珍《本草纲目》简介
·南瓜瓤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本草纲目大辞典内容说明
·李时珍不畏行医难
·《本草纲目》版本颇多 主要有四大版本
·木天蓼的功效与作用,木天蓼的副作用
·医药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本草纲目》的取材与撰写
·“本草”一词,首见于汉成帝建始二年

 >> 友情链接
古汉字字典 太原房屋安全检测 虚拟手机号码 山西专利申请 绿色管理体系认证 墨家SEO研究院 宠物托运 郴州男科医院 挂机方案计划研究中心 手机软件大全 试管婴儿 中专技校招生 周公解梦-人物